• 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咨询→
  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肿瘤科 > 淋巴瘤 > 朗妥昔单抗的副作用及处理措施详解

    朗妥昔单抗的副作用及处理措施详解

    作者头像
    张馨予

    执业药师

    摘要:朗妥昔单抗是治疗淋巴瘤的有效药物,但存在免疫反应、细胞毒性、神经系统问题和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。患者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,出现异常及时就医;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,配合支持性治疗与生活护理,以平衡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。

    浏览  次
    2025-04-28 15:50:33  发布

    朗妥昔单抗(Loncastuximab tesirine)作为靶向治疗淋巴瘤的创新药物,通过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展现出显著疗效,但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副作用不容忽视。全面了解这些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,对保障患者安全、提升治疗效果至关重要。

    一、常见副作用及表现

    (一)免疫反应

    免疫反应是朗妥昔单抗治疗中的高频副作用,多在用药初期出现。患者常表现为发热、寒战等类流感症状,严重时可引发过敏反应,出现皮疹、瘙痒、呼吸困难、血压骤降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症状。这些免疫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,还可能干扰后续治疗进程。

    (二)细胞毒性

    朗妥昔单抗的细胞毒性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,导致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。血小板减少使患者凝血功能下降,轻微碰撞或损伤就可能引发出血不止,如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等;白细胞减少则削弱机体免疫防御能力,增加细菌、病毒感染风险,患者易出现反复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感染症状,严重感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
    (三)神经系统问题

    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反应,如头痛、头晕等症状,影响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。长期或严重用药还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病变,表现为肢体麻木、刺痛、感觉异常,甚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,对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。

    (四)肝功能异常

    药物代谢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,患者可出现黄疸,表现为皮肤、巩膜黄染,尿液颜色加深;同时伴随肝酶升高,如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水平超出正常范围。肝功能异常不仅影响肝脏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,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,如腹水、肝性脑病等。

    朗妥昔单抗的副作用及处理措施详解(图1)


    二、副作用处理措施

    (一)密切监测与及时就医

    患者在接受朗妥昔单抗治疗期间,需严格遵循医嘱,定期进行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等检查,密切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变化。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出血倾向、头痛加剧、黄疸等异常症状,必须立即就医,以便医生及时评估病情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    (二)个性化治疗调整

    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副作用严重程度以及身体整体状况,灵活调整治疗方案。对于轻微免疫反应,可通过减慢药物输注速度、提前使用解热镇痛药物(如对乙酰氨基酚)、抗组胺药物(如氯雷他定)等进行预防和缓解;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,需立即停止用药,并给予肾上腺素、糖皮质激素等紧急治疗。针对细胞毒性导致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,可根据减少程度给予升血小板药物(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)、升白细胞药物(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)治疗,必要时暂停或减少药物剂量,甚至终止治疗。对于神经系统症状,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(如甲钴胺)缓解不适;肝功能异常患者则需给予保肝药物治疗,严重时需调整用药方案或暂时停药。

    (三)支持性治疗与生活护理

    除药物治疗外,支持性治疗和生活护理也至关重要。患者应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以减轻身体负担;加强营养摄入,多食用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鱼类、新鲜蔬菜水果等,增强机体免疫力;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,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;适当进行康复锻炼,有助于缓解神经病变症状,促进身体恢复。

    朗妥昔单抗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,但治疗过程中伴随的副作用需要医患共同重视。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保持高度警惕,积极配合医生监测与治疗;医生则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精准制定治疗方案,通过科学的处理措施将副作用影响降至最低,实现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平衡,助力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。

    注: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,侵权必究!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,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
    2025-04-28 15:50:33  更新
  • Loncastuximab tesirine 朗妥昔单抗基本信息

    处方药 Loncastuximab tesirine 朗妥昔单抗
    • 剂型:

      注射剂

    • 规格:

      10 mg

    • 厂家:

      瑞典SOBI

    • 适应症:

      接受≥2线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人患者,包括未另行指定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、源自低级别淋巴瘤的DLBCL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