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纳武利尤单抗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 PD-1 抑制剂,通过阻断 PD-1 通路激活免疫反应,已用于肺癌、胃癌等十余种癌症治疗。不同癌种在适应证、推荐剂量、治疗周期上各有规范,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,并密切关注用药反应。
在肿瘤治疗领域,免疫疗法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纳武利尤单抗(Nivolumab)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 PD-1 抑制剂,已在超 65 个国家和地区上市,广泛应用于肺癌、胃癌、肝癌等十余个癌种的治疗。那么,这款 “明星抗癌药” 究竟如何发挥作用?在不同癌种治疗中又该如何精准使用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。
药物作用机制与适用范围
纳武利尤单抗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,是人源化 IgG4 亚型单克隆抗体。它通过阻断 PD-1 与其配体 PD-L1、PD-L2 的结合,解除免疫系统的 “刹车” 效应,激活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与杀伤能力,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。目前,其获批适应证覆盖肺癌、胃癌、头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,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不同癌种中的使用规范
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
适用人群:适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成人患者(需排除 EGFR 基因突变和 ALK 融合患者)。
推荐剂量:可选择 3mg/kg,每 2 周静脉注射 1 次,每次持续 60 分钟;或采用固定剂量,240mg 每 2 周 1 次或每 4 周 1 次,每次静脉注射 3 分钟。
治疗周期: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;若临床症状稳定或改善,即使疑似疾病进展,经综合评估后也可继续用药。
头颈部鳞状细胞癌(SCCHN)
适用人群:用于含铂治疗期间或治疗后进展,且肿瘤 PD-L1 阳性(PD-L1 阳性肿瘤细胞≥1%)的复发性或转移性患者。
推荐剂量:3mg/kg 每 2 周静脉注射 1 次,或固定剂量 240mg 每 2 周 1 次,每次输注时间 30 分钟。
治疗周期: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、不可耐受毒性或满 24 个月。
转移性结直肠癌(mCRC)
适用人群:主要针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(MSI-H)或错配修复缺陷(dMMR)患者。
联合治疗:纳武利尤单抗 3mg/kg 每 2 周静脉输注,联合伊匹木单抗 1mg/kg 每 6 周静脉输注,持续至疾病进展或治疗终止。
单药治疗:不适合联合治疗或已完成联合治疗的患者,可选择 240mg 每 2 周 1 次或 480mg 每 4 周 1 次静脉输注。
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(GC/GEJC 或 EAC)
单药治疗:成人及≥12 岁青少年,可选择 3mg/kg 每 2 周 1 次,或 240mg 每 2 周 1 次,或 480mg 每 4 周 1 次;<12 岁儿童按体重计算,每 2 周 3mg/kg 或每 4 周 6mg/kg。
联合治疗:与含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联合时,成人推荐 360mg 每 3 周 1 次,或 240mg 每 2 周 1 次,或 480mg 每 4 周 1 次;与伊匹木单抗联合时,纳武利尤单抗剂量同单药方案,伊匹木单抗 1mg/kg 每 6 周 1 次;与化疗联合时,纳武利尤单抗采用 240mg 每 2 周 1 次、360mg 每 3 周 1 次或 480mg 每 4 周 1 次的方案,化疗方案依具体情况而定。
剂量调整与周期:需根据患者个体反应和耐受性调整剂量,治疗周期通常持续数月或更久,具体依病情和疗效而定。
用药注意事项
纳武利尤单抗的精准使用需建立在专业评估之上。治疗前,患者需明确基因检测结果、肿瘤标志物状态等关键信息;用药期间,需严密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,如肺炎、肝炎、内分泌紊乱等,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异常症状。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是确保疗效与安全性的核心,建议在肿瘤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。
纳武利尤单抗的出现革新了肿瘤治疗格局,但每位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 “量体裁衣”。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其在特定癌种中的应用细节,或对用药安全有疑问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疗人员。
注射剂
40mg/4mL100mg/10mL
美国施贵宝
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肾癌肝癌等的免疫药,显著改善生存
2025-04-08 14:58:58
2025-04-08 14:53:24
2025-04-08 14:46:21
2025-04-08 14:37:59
2025-04-08 14:22:24
2022-05-16 18:17:22
2022-07-26 15:11:57
2023-06-28 17:09:17
2025-05-09 17:09:06
2025-05-09 17:02:59